徵文比賽參加作品#5 在台灣找回最道地的港味 「香港並不是一個讓人發夢的地方。」這是電影《哪一天我們會飛》中的一句對白,相信道出了不少香港人心聲。曾幾何時,香港是一個讓人實現夢想的地方,我們上一代憑著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許多的夢想,創下了無數的香江傳奇,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獅子山下的故事。可惜的是,近年來因為種種原因,讓香港出現自回歸以後最大的一波移民潮,當中有不少人選擇了移居到距離只有八百多公里的對岸—台灣。 這些移民到台灣的香港人,許多都擁有開餐廳或咖啡店的夢想。在台灣創業,無論是投資風險及經營成本亦相對較低,因此吸引了不少「民間高手」來台一展所長。有別於步伐急速的香港,台南慢活的步調與優美的環境讓他們更能夠用心經營,把最地道的「港味」種子撒種在一個肥沃的土壤中,一個與世無爭、遠離大企業壟斷的地方。 我是一個在台南留學的香港僑生,和很多遠到海外求學的學生一樣,初到客境,不免會害怕人生路不熟,更擔憂鄉愁影響生活與學業。所謂鄉愁,往往來自於思念家鄉的「港味」。台灣的小吃吸引著不少香港旅客,然而生活在台南,美饌垂手可得,百味珍饈也難免失去了新鮮感。而且,台南的美食普遍偏甜,令不少定居在此的香港人好不習慣這種在地味道。 我慶幸能在台南認識了不少從事餐飲業的香港朋友,讓我能在此地找回在腦海中已逐漸淡忘的香城風味。這些店家往往能用廣東話點餐,感覺上份外親切,前輩們也樂於分享他們昔日在香港生活的成長往事,當然亦有很多耐人尋味,離鄉紮根的點滴,在我聽來,倒像是得道聖人與我分享他的前世與今生。我總愛抱著我孤獨的愁嚢去找他們聊聊天,尋回一點家鄉的味道,最讓我驚喜的是他們都堅持著保留把最道地的港味,亦與一眾台南的鄉親們分享這種美味。 我認識一位精品咖啡店老闆,他把精品咖啡講求細節精準的沖煮方式與港式絲襪奶茶講究香滑的口感結合,以現點現煮的做法來保持熱茶的新鮮度,茶葉、熱水和黑白淡奶的比例是用電子秤量好的,而不是傳統以一種大概到位的目測模式去沖煮奶茶,就這種用心已經將很多香港茶餐廳比下去了。 也有已畢業的香港僑生學長選擇在台灣落地生根,和台南太太開了一家以港式冰室餐點為主的店,如奶油西多士、炒蛋、鐵板炒公仔麵、香蔥豬排飯等等,堅持著以最用心的態度,還原最普通的快餐店菜式,彷彿帶我們走訪時光隧道,重回那一個小店林立的香港街頭。 又有一家港式煲仔飯專賣店,老闆娘貫徹始終,用最新鮮的食材,為求把香港的煲仔飯帶到台南,在保留港味之餘也迎合當地人需要,第一次吃的時候老闆娘問我要不要“鍋巴”?一問之下才知道“鍋巴”是煲仔飯的精華—“飯焦”的意思,我也是那時候才知道台灣本地人是不愛吃“飯焦”的。身處異地入鄉隨俗卻又同時保留自己的飲食文化,在我眼中也是港味。也許只有在台灣的環境才有辦法堅持自家製作的道地港味,也只有台灣的生活步調容得下慢工出細貨的餐廳,容許自己在吃飯時間好好停下來休息一下。在講求快速及效率的香港,又有多少人願意用十分鐘去等一杯奶茶,甚至用十五分鐘去等一個午餐呢?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或許大家選擇離開,是因為有感從前熟悉的正一點一滴的離我們而去,變得陌生。我仍然相信,每一個在台生活的港人都像余光中先生一樣,有著一腔結連在骨髓中的香江濃情,心繫港灣。 感激台南,感恩台南。在這裡,我見識到最用心的小店美食,感受到最單純的互助精神、體會到最真摰的風土人情。想不到,當我們在獅子山下各散東西,卻又在玉山群峰下因緣相遇,在海峽的另一頭繼續憑藉個人的艱辛與努力,譜寫屬於香江的不朽名句。 讓「真‧港味」永遠常在。 |
Facebook請即讚好「樂活台灣網」及加入群組: 移民台灣香港人資訊分享 | 香港人美食旅遊推介
台灣香港人商店: 北部 |
中部 |
南部 |
東部
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