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台中已經一年了,回想當初的移民決定,果然是正確的。
香港經濟好,失業率極低,這是無可否認的政府佳績。
每當港人不滿,談到移民,老一輩總會苦口婆心:「出面仲亂,香港經濟好,好多人移民後都回流」 經濟數字再好,有幾多是真正袋入你袋,可以比你儲?很多人搞錯一樣野,工資出幾多,不代表你擁有幾多!
當大家都笑台灣人22K月薪時,卻不知道台灣最低工資有NT140 1小時,比香港的$34.5還要多! 當大家在香港埋頭苦幹,又ot又番多份兼職儲到首期時,原來二百呎樓也賣1000萬港元。 西營盤一手樓 221呎癲售千萬
老一輩實會話,而家後生唔捱得,又去旅行又買iPhone,當然買不到樓。但事實上,以前工作多少小時就可買樓?現在要工作多少小時才可買樓?原來今日你即使不吃不喝,也要18年,用70年代的8倍工作時數才可買相同尺數的單位。 香港供樓負擔比例高達18.1倍,即逾18年不吃不喝才能供甩層樓。
到大家很努力,實現獅子山精神,比到首期了。兩夫婦長時間工作,原來間屋係買比工人住。 究竟人生活是為了什麼?不斷勞碌換取物質生活?事實上香港人連物質生活也沒有。重覆:工資出幾多,不代表你擁有幾多! 最簡單是,台灣很多小店食肆只開兩個時段,早餐2小時,午餐2小時。就已經足夠生活。可以老婆留在家中,可以有一間足夠空間既屋。而香港人卻要兩夫婦一起工作,才換得一間劏房。然後政府說扶貧,卻扶了新移民,他們在家鄉有大屋又查不到。新移民低技術為主,一般來到香港都推說做媽媽要忙著照顧小朋友。到頭來香港人交的稅都在幫新移民享天倫之樂,仔女見工人仲多過自己
台灣經濟比不上香港,但是用較少的工作時間就可以生活,擁有基本的衣食住行。香港人數字上收入再多,其實是要用更多時間換取,原來妻子犧牲了育兒時間,原來更多的錢都給了地產商,交個水費都貴過人,原來香港人擁有的其實只是虛有其表的數字。
林鄭月娥,讀書成績好,是聰明人。但聰明人不代表是賢君。正如有中大碩士生畢業後見200份工也失敗,被譏諷為高分低能。政府是為人民服務,最重要當然是理解市民生活。而很明顯林鄭不理解人民生活,而且抱著精英心態把市民意見視為愚見。她只會以gdp分數作成績,不斷跑經濟分。 而台灣的政府是民選,也許市民會求安逸而令經濟比不上香港,但這是他們自己選擇,起碼他們有舒適的生活。
但其實近呢十年, GDP都冇乜增長, 失業率低已經不錯了. 這時候,總有人說:「怨是冇用的,點解人地買到樓你買唔到樓?」 有人買到就唔代表可以忽視社會問題啊!社會的高端永遠只有一小撮人,而社會是建立在大眾基層上的。香港已漸漸變成強權、專制社會;由一小撮人掌控,只為經濟跑分而無視一切社會問題。GDP再高,作為奴隸的你有什麼值得高興?(除非你脫離基層和中產,成為那一小撮人) 當然,「怨是冇用的」應該坐言起行。上一代人有勇氣逃到香港,為什麼今日你冇勇氣逃出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