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好,皆因有「健保」 文:霍志明 台灣的醫療制度為不少香港人津津樂道,其中「全民健康保險」(一般簡稱為「健保」)更令港人趨之若鶩。究竟「健保」的魅力何在?有什麼地方要注意? 「健保」由衛生福利部轄下的中央健康保險署辦理和管理,旨在增進全體國民健康。令民眾可透過全人醫療照護網絡,獲得完整的醫療照護服務。 只要你連續在台灣居留達6個月以上,以及在台灣出生已辦妥戶籍登記之新生嬰兒,就必須參加全民健保。即是只要你是從香港移民而來、前往台灣讀書或工作,只要達到上述要求,也可以申辦「健保」,期間可以有不超過30日的離境寬限。 「健保」保障範圍很廣, 只要是你想得出的醫療服務,舉凡傷風感冒、不同類型手術、慢性疾病、「三高」、癌症……中醫推拿針灸、牙醫為你洗牙、脫牙(假牙除外)……,「健保」「通通都包」。在台灣,無論中醫、西醫均已註冊,擁有執業資格,並受相關法例規管。另外,在「健保」下醫療費用低廉,令不少香港人趨之若鶩。在香港,「睇牙慘過大病」。牙在劇烈地痛,「荷包」同樣在痛。若「健保卡」在手,洗牙只須100至150台幣左右。手術方面往往也只須數百至一兩千台幣左右,與香港動輒數千至數萬港幣可謂相距甚遠,往往「唔睇又痛,睇就肉痛」。至於其他疾病醫療方面,在「保健」保障下,費用也相宜。當然,「健保」「全包」包括藥物在內的醫療開銷,旨在減輕民眾的醫療負擔。在計劃下提供的是一般都是基本藥物。若要「升呢」至較高級的藥物,必須要自費了,在求醫前務須衡量。 在香港,最便宜的醫療服務相信非「排街症」(指排隊輪候政府普通科門診服務。現改以電話預約,只是「輪候者眾」,往往「一籌難求」)莫屬。另外,付二百多三百港元光顧私家診所也是普遍做法」。如遇上緊急或嚴重狀況,急症室的費用為港幣180元,可是求診者眾,輪候需時,頗有不便。「健保」則強調「慳錢,慳時間,慳資源」,著重分流。台灣診所林立,涉及的專科分類多元化。社區診所的醫生會按需要將病者轉介到不同層級的醫療單位去。一般依次為地區診所、地區醫院(較社區診所的專科部門為多,提供診所未能進行的手術服務)、區域醫院(往往由數個地區醫院集合一起而成)、各大型醫院(如台大及榮總等)。大型醫院在台灣被稱作醫學中心,專負責接收「奇難雜症」,協調和處理緊急事故。若民眾一下子就到大型醫院求醫,反而費時失事,甚至花上千金,浪費金錢。 台灣政府貼心照顧長者的需要。社區中不乏不同專科包括眼科、內科及外科等,老人家無須「舟車勞頓」前往醫院求醫。至於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言語治療後康治療,則被歸納入服健科中,該科在小孩的復康治療方面工作更是不遺餘力。例如自閉症及社交有問題的小朋友,醫生會讓他們透過玩樂過程進行治療,繼而融入大社會。 還有生小孩的部份,日後有機會再分享到這方面時,再與大家詳談。 |
Facebook請即讚好「樂活台灣網」及加入群組: 移民台灣香港人資訊分享 | 香港人美食旅遊推介
台灣香港人商店: 北部 |
中部 |
南部 |
東部
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